0791-85997085
省直有關單位,南昌海關,各設區市衛生健康委、贛江新區社會發展局:
熱敏灸技術是中醫藥傳承創新的代表性原創成果,已成為我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民健康新模式的特色抓手。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熱敏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江西特色中醫藥健康發展創新之路。為進一步推動熱敏灸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和中西部中醫藥強省引領區建設,根據《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江西)實施方案》,結合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等文件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充分發揮熱敏灸特色優勢,加快熱敏灸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目標。通過健全以艾草原料供應、生產加工、裝備制造、灸療服務、文旅康養、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為一體的熱敏灸全產業鏈體系,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到2027年,建設優質、高產艾草種植主產區3-5個,穩定全省艾草種植面積;進一步完善熱敏灸技術標準體系,擴大熱敏灸技術服務范圍;提升熱敏灸成果產學研用協同能力,完善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育2-3家骨干服務型企業,塑造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形象,力爭熱敏灸全產業鏈規模突破百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做優資源供給。
1.提升艾草供給能力。穩定艾草種植面積,提升艾草種植水平,培育優質品種,建立良種繁育基地。重點建設一批帶動作用強,符合規范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要求的艾草標準化種植基地。鼓勵具備生產條件和質量管理能力的艾草種植區優先發展產地加工。推進艾草種植業與艾產品制造業融合,推進“企業+基地+農戶”“訂單生產”等多種原材料供需合作模式。(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中醫藥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二)做強高端制造。
2.布局高水平加工制造。引導熱敏灸灸具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做大做優,鼓勵企業加快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支持企業以“熱敏灸+”為思路,在艾相關的養生保健產品等大健康領域開拓新賽道。到2027年熱敏灸類第二類醫療器械產品達到20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
(三)做實健康服務。
3.升級熱敏灸服務體系。推動熱敏灸服務提質擴容,推進熱敏灸區域診療中心建設,支持熱敏灸醫院高質量建設和熱敏灸產業研究院建設,鼓勵數智熱敏灸技術推廣應用。積極擴充熱敏灸聯盟醫療機構,到2027年基本全覆蓋。完善熱敏灸技術服務醫保支付和熱敏灸艾條調劑機制。充分發揮熱敏灸聯盟的導向作用,對口幫扶提升基層人員服務水平。根據服務人口、服務質量、場所、設施、設備和技術力量等指標,建設基層熱敏灸綜合服務區,到2027年,建設數量達30個左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江西中醫藥大學、省醫保局,省藥監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四)推動三產融合
4.推進熱敏灸技術服務社會化。逐步在全國以旗艦店+直營店+加盟連鎖店形式進行市場布局,構建熱敏灸連鎖經營新模式,加強連鎖經營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省中醫藥局)
5.推進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熱敏灸技術在治療慢性病、疾病康復、治未病中的獨特優勢,打造一批高品質的醫養結合單位,支持有條件的社區養老院、居家養老服務站點開展熱敏灸服務。(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6.助推文旅康養產業。豐富“熱敏灸+”新業態,促進熱敏灸養生保健服務和現有康養文旅等資源有機結合,打造以熱敏灸為載體的健康生態旅游綜合體,推進熱敏灸養生保健服務和艾產品進景區、進賓館、進療養機構。(省中醫藥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江西中醫藥大學)
(五)強調創新突破
7.健全熱敏灸協同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和醫療機構、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科研攻關,充分運用“揭榜掛帥”機制,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開發的科技攻關,依托“江西省網上常設技術市場”“江西高校科技成果對接會”等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
8.發揮團體組織作用。發揮熱敏灸聯盟單位優勢,加強與治未病服務點和治未病中心協同合作。充分發揮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熱敏灸專業委員會、江西省針灸學會和江西省熱敏灸學會等社會團體作用。整合各類資源,引領產業鏈協同合作,共促產業發展。(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省科協,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
9.加快熱敏灸優質灸材研究。積極推進江西熱敏灸醫院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合作,支持九牛艾基礎研究,開展九牛艾熱敏懸灸臨床療效循證評價研究,推進完成九牛艾“三化”(九牛艾熱敏灸臨床方案固化、九牛艾灸材標準化、新產品物化)目標,提升灸材質量,加快研究成果轉化,逐步推廣九牛艾的種植與應用。(省科技廳,省中醫藥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藥監局,江西中醫藥大學)
10.健全實施標準體系。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參與制定熱敏灸全產業鏈技術規范和標準。將熱敏灸相關內容列入當年的省地方標準立項指南重點領域,積極支持熱敏灸相關地方標準研制,到2027年,發布熱敏灸相關地方標準達2-5個。暢通熱敏灸類相關產品辦理審評審批的綠色通道。開展熱敏灸養生保健機構、人員管理和服務等標準研制。逐步推廣相關標準的應用,爭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項目。(省中醫藥局,省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江西中醫藥大學)
(六)注重宣傳引領
11.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講好熱敏灸故事,集中宣傳熱敏灸防病治病的理念,持續開展熱敏灸“六進”(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校園、進家庭)活動,進一步擴大熱敏灸社會知曉率和知名度,不斷改善群眾健康水平。(省廣電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12.提升品牌影響力。深化與電商資源、電商平臺的合作,積極開拓網絡銷售渠道,提升江西熱敏灸品牌知名度。加強熱敏灸技術知識產權的培育和保護,維護“江西熱敏灸”品牌,鼓勵商標注冊,強化品牌培育力度,積極爭取列入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湘贛粵港澳中醫藥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聯盟,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知名交流平臺,提高熱敏灸國際影響力,打造中醫藥服務貿易新增長點,擴大熱敏灸產業出口。(省市場監管局,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外辦,南昌海關,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
(七)強化人才供給
13.構建全產業人才培養體系。發揮院校在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作用,加強熱敏灸相關專業建設。構建艾草種植人才、艾產品加工生產全鏈條專業技能人才和熱敏灸服務人才培養體系,鼓勵具有艾草種植、生產等特長的人才參與熱敏灸產業發展。深化醫療機構、熱敏灸企業與高校間的協作,為熱敏灸產業發展精準輸送專業人才。強化熱敏灸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和職業技能認定,加強熱敏灸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持續開展熱敏灸技術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熱敏灸知識和操作技巧水平。到2027年,培訓各級各類從事熱敏灸工作的醫務(技能)人員達4000-5000人。(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贛江新區管委會,江西中醫藥大學)
14.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加快完善人才引育和管理制度,持續推進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國家一流學科帶頭人等人才項目,加強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青年岐黃學者等人才項目選育工作,積極培養扶持熱敏灸領軍人才,對行業優秀人才按相關政策優先給予獎勵。(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江西中醫藥大學)
三、保障措施
15.強化組織協調。依托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江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熱敏灸產業推進工作聯合辦公室職能,健全完善熱敏灸產業發展的工作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16.多渠道強化資金保障。加大政府對熱敏灸相關中醫藥事業、產業資金支持力度,統籌相關財政性資金,支持企業研發、服務網絡建設、種植業發展和文化交流傳播。推動金融機構創新熱敏灸相關金融產品,解決熱敏灸相關小微企業融資“難點”“痛點”,綜合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引導保險機構深入挖掘熱敏灸產業保險保障需求,進一步完善保險責任范圍。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推動符合條件的熱敏灸相關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省中醫藥局,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有關設區市衛生健康委)
省熱敏灸產業推進工作聯合辦公室
2024年5月24日
(摘自:江西省熱敏灸產業推進工作聯合辦公室 2024-5-24)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